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9-30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发表时间:2014-09-30

  按语:2014年9月17日,院长许江在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接手吧!同学们!

  作为2014年入学中国美院的新生,当你们还未从初入象山——这个中国唯一入选全国最美建筑的大学山水校园的激越中平静下来之时,在入学典礼的时刻,你们收到了一份文化礼物:一支狼毫毛笔,一支兼毫毛笔,100张左右的原素纸,一瓶“曹素功”墨汁,一册《智永真草千字文》字帖以及相关的辅导材料。

  在这样一个数字媒体、网络阅读的时代,这样一份来自你们梦寐以求的学苑的馈赠,也许让你新奇,也许你并不为意,因为这个物系列:笔、墨、纸、帖,是那般悠远,悠远得有如博物馆和祖辈生活那般飘忽玄深。在你们匆忙而努力的学习生涯中,在你们竭尽全力的文化和专业的双向奔袭中,也许并没有十分在意这个物系列。在大数据、全网络、自媒体的时代,这些东西只若古董。当然中国书画专业的同学们除外。现在,这个物系列被作为学院见面礼交到你们手上,你们可会萌发些许的追问?

  在这里,我并不想赘述两支笔——两支品相端庄的毛笔是如何由学院的老师们请著名笔庄专门订制的,黑管狼毫,斑竹兼毫,带着多少殷殷的匠心与期望。我甚至也不想过多地叙述《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来历及其裹挟着的众多文化故事,以及关于《千字文》临写的诸多要义,显然,应由更为专业的老师来担当这些工作,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要提议这样一个物系列的馈赠及其理应受到的珍惜。

  艺术的学习,根本上就是一种“手”的塑造。通过一门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开启个人天性中蔽藏的素质,塑造而为代表着某种价值观念的独特品格,进而开发出一种“手”的创造,这正是艺术学习的使命。在这样一种具有生活塑造意义的学习过程中,技艺是一种通道,手是一种载体。练手,通过手的训练,逐步掌握技艺。当手与心化合为一的时候,就能做到心到手到。古往今来的大师们在举手施艺之时,已将诸多运思蕴涵凝于手上,如此神秘的运象,我们称之为“上手”。“劳作上手”是我们这个艺术谱系坚守的传家功夫。如何从根本上体会这种“上手”背后所蕴含的诸种心手变化、价值感受,从而与中国文化世界的浅显觉知、深邃意念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书法的学习是最好的启蒙。那笔、墨、纸、砚所编织的文化空间气息和文人姿态,那握笔一招一式所带来的虚、实、方、园、疾、徐的亲历之感,那一杆笔使转提按变化的体会,那结体与行气带来的独特的品评修养,让我们在摹写劳作的过程中,心与手均得以成长。也许我们是初临,也许我们的专业追求与之相距遥远,但有谁会反对用手探入文化传统的深处去领受某种深邃的塑造呢?

  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键盘书写的年代。互联网生活、数字图像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感性方式。当我们以意群来敲打文字、汰选词组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先辈们通过千万次书写培养起来的汉字书写的切肤之感,那种一笔一划构建起来的形体文字的建造意韵,及其眼读手写时带给生命世界的万象纷呈,随着我们日复一日的书写方式的改变而潜移默化。当这样一个变化来临的时刻,我们有幸手握素笔,面对一个千年读本的临写。这是一个怎样穿越千载的体验,这是一个怎样的千秋百代的文化层积。我们在这里所临对的既有千字之文,亦有千字之书。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慨然咏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不妨放怀千古,一边诵读千字经文,一边试想梁朝周兴嗣以王羲之书千字、韵成文而一夜白头的创举;试想智永高僧将其先祖“顿首”书写的文字遗存,分真草两体,荐其点划,葆其结体,发其风神,心摹妙就,那是怎样一个伟大的文存种续的工程;试想一代代的中国文人从《千字文》发蒙而出,“既集坟典,亦聚群英”,那又是怎样的一个古今同用、百代遴选的文化启蒙和链接;试想我们今时此刻努力身仿书契、心追千古的临写,也许与某种隽远传承的文化秘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心境是否增添了一份承担和乡愁。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多少书法家,而是要让大家通过书法,通过这种手的磨练,神追千古,陶养心灵。会当此时,我们正触及学院谱系的另一道精神血统:“读书养心。”那《千字文》之文带着我们涉入这个千古文明所由千字凝练着的文化世界,其文采音韵深深地抚育了我们心灵的气息;那《千字文》之书带着我们反反复复地出入这个世界,去遭遇书写的当下感受,使其深邃的要义在读与写的交替中,活化而为上手与养心的时代之功。

  于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摹写与我院的“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生活倡导深刻地契合在一起,与学院学术创造的精神血脉融化在一起,还和你们深心中流溢着的中华骨血激活在一起。因此,你们此刻手上拿着的这个帖本,将成为我们走进这片山水望境、这片精神脉络的某一个发端,并促使着我们自觉地展纸、举笔、揣摹、临仿,进而心发、意澜、创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