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重建辞典与诗性复活——“艺术现象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1-11-20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表时间:2011-11-20

  按语:2011年11月16日,“艺术现象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南山校区举行,许江院长出席并讲话。

  九年前,几乎也是入冬的季节,我们在印象画廊的地下空间,召开中国现象学年会,以艺术为主题展开讨论。那次会议,今天参会的大部分学者都参加了。
  记得那次会议同期举办了一个小幅的素描展,当晚还请王冬龄先生写了一个巨大的“象”字,那书写成了那场思想讨论最具张力的记忆。那个“象”字,今天悬挂在象山校区图书馆的大厅里。每当看到,我都恍惚这“象”是为现象学而写,抑或为象山而写。这可视的群山和思想的山峦叠映在一起,成了我们生活的写照。那次会议前后,由孙周兴策划,出版了“断桥•艺术哲学文丛”,先出版《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会后出版研讨会论文集《视觉之思》,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多种,成为中国艺术界最有质量和影响力的文丛。孙周兴、陈嘉映等作为思想的先行者,为我院研究生的培养,为艺术现象学研究的推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几年,艺术现象学研究所所致力的工作是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同时,建立绘画的新的语言体系。通过这些语辞的历史追溯和现象还原,追踪这些词在艺行中相互生发的关系,匡正这些语辞在传播中的延异和由此造成的歧义陷阱,从原发之处来复活艺行本有的能量,进而完成重建艺术辞典的工作,再造艺术劳作的坚实的生命意义。
  这次展览正是以语辞的方式来结构,既体现具表绘画的坚持和主张,又彰显语辞重建的方法论意义;既着力构建一种有深度的思想结构,又指向可见的清晰的视觉之象。
  展览的第一部分:写生与生意。强调超越表象的描绘,通过直观来逼近当场的构成者,逼近画意和生意,让不同世代者当下性地同时在场。
  展览的第二部分:体察与象。强调绘画的以身“体”之,通过本人、“这个人”的植入,体察此时此在、带着肉身之感的生命形式。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当我把身体借给世界之时,世界得以显现。”
  展览的第三部分:传统与再生。传统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把我们当下包含其中的某种根源。根源从来就是未来,真正的生命在于循环再生中的生生不息。
  显然,这种新的语言体系意在重建艺术的诗性。诗性的兴发往往是在我们与之远离之时才有痛切之感,就如疾病之时方知健康的意义,远离亲人时才知亲情的重要。所以诗性往往在追怀和吊古的方式之中,在追问式的邀约之中得以明证。《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才是诗性,悲情而痛切的诗性。
  面对全球金融资本的无边控制和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深刻转向以及相伴而来的种种陷阱,那历史中的“诗性”的复活,不应该是一种社会计划和文化乌托邦,更不是所谓的创新机制和文化产业,而应当是在地的每个人的生存处境,是我们在其中的文化的日常生活。也正因为此,我们今天重聚西湖畔,讨论艺术现象学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各位讲者,能够把这个展览,把具象表现绘画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实事,加以评说,以此来推动艺术现象学研究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