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话说纤维艺术——2016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幕致辞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9-26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6-09-26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2016年9月26日

  纤维艺术是与人的关系最近、最贴身的艺术。有人将织物称为“第二层皮肤”。我们出门逛街,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试衣服。服装在不断地翻新,所谓“日日新”;我们想着让自己也不断尝新,此谓“苟日新”;却怎么也跟不上服装的新,正是“又日新”。我在一则明清女性消费资料中看到说:“明中叶的江南,大户人家是‘非羊裘不御寒,非绸绫不见客’。” “其所制衣,长裙阔领,宽腰细摺,倏忽变易,号为时样,此所谓‘服妖’也。”“倏忽变易”的新奇流行式样,号称“时样”,今天叫“时尚”;奇装异服者,被指“服装的妖怪”。G20峰会在杭州举办时,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我院展出的新近出土的南宋莲花纹亮地纱袍如此精彩,却听说只是事主身上套的78层锦绣罗衣中的一层,闻之令人不禁咋舌。中国作为丝绸古国,没有什么比蚕丝更能够表现纤维的内涵了。那种层层蚕蜕,那种化蛹为蝶,代表真正的重生。远古时候,所谓“上衣下裳”。上衣,绘事后素,彩绘而成;下裳,五彩相会,针绣而成。所谓“针”——金字旁的“针”,是由“箴”——竹字头的“箴”转用而来,在远古,针线之艺已然具有身份未来的涵义,“针”是一个极具肉身之感的字。

  显然,这些都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纤维艺术。纤维艺术或称纤维艺术运动的形成,与西方城市建造有关,如何让钢铁混凝土变得具有温情,纤维艺术的另一名称“软雕塑”,正说明了纤维艺术材料上和空间上的突破。纤维艺术的形成还随着平民大众化的现代艺术思潮应运而生,它促成了现代消费的观念性反思,对织物的身份历史和都市时尚展开了批判性思考,推动了纤维艺术观念上和思想上的突破。从最早的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的血腥历史,到瓦特革命、珍妮织机的诞生对于全球市场的推动;从俄罗斯彼得大帝剪胡更袍的民族革新运动,到今天遍布世界的西装正装的假说;从非洲“奶奶们”的百衲床单,到曾经江南露香园女性的诗词与绣品的文化吊古;从第三世界国家的早期工人的肉身记忆,到时至今日全球背景下纺织工业急速的转型迁徙所带来的众多人间故事,纤维艺术的确建构了一个“我织我在”、无所不在的文化视野。依着这种不断延伸的视野,纤维艺术一方面不断出新、超越自身,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回返织物与人、与人的身份历史的根源联系。纤维艺术让我们生存中的众多无法定位的东西得以形象地显现,成为当代艺术最具活力的门类。与此同时,纤维艺术也日益成为今日纺织制造业的思想与创新的重要发动机。

  编织就是力量,纤维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