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中国美院追梦百年 彰显文化自信

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3-04

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3-04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2017人民网两会高端访谈“高谈客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许代表您好,欢迎您。
  嘉宾许江:
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马上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这一次您带来了什么议案建议呢?
  嘉宾许江: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是关心文化的发展,今年我是带了一个建议,我们今天非常关注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主流文化现在在互联网这个新的媒体上有一点边缘化的倾向。很多低俗、庸俗、媚俗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当然主流文化不一定说一定要板起脸来,但是主流文化就应当是主流,它代表着这个社会的健康的、向上的方向,代表大众的整体愿望和心灵,代表中国梦的核心。所以,它应该重回社会主流,坚守在社会主流。但我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首先可能有一个问题,大家能够多思考,就是怎么解决高雅和大众的问题。我觉得高雅和大众,因为很多人认为主流文化是高雅文化,高雅文化很高,大众就喜欢轻松、喜欢娱乐、喜欢玩玩的,我觉得这个讲的是一些现象,但本质里面实际上高雅和大众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高雅并非远离大众,大众也并非拒绝高雅。大众和高雅其实是审美属性的不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品类。总的来说,我觉得无高雅难登高峰,但是无大众难成高峰。没有高雅就很难登到高度,很难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没有大众,这个高峰没有办法建立起来。实际上我们传统说一个民族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但是,关键我们的阳春白雪要接地气,我们的下里巴人要存天心。这样两个互为召唤、互为心发、互为转换,形成一个社会必要的健康的整体。如果这个关系能够处理好,配上很多措施,主流文化一定能够重回主流,同时,它能够以多元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赢得大众的喜爱。我们就可以共同来抵制三俗的现象,构筑我们民族健康向上的文化心灵。这是我的建议的基本意思。
  主持人:您觉得这两者之间如何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呢?
  嘉宾许江:
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个人觉得,要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流的艺术家不仅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同时他们也有条件到第一线去奉献自己的艺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基层的很多文化、艺术,有一些非常好的端倪,这种端倪,我们其实要重视。我们的高端要从那里去接地气,去接火热时代的最鲜活的东西,因为最鲜活的东西往往在那里,加强两边的互动,不要把它截然割裂开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另外,我们不能纯粹地以票房、市场来要求我们的文化艺术界,文化艺术界是要引导的,一味地搞笑,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出路。我觉得好的艺术,不是搞笑,好的艺术是感人,真正感人的东西,我们要把它推出来。我想在感人这一点上,不论高雅还是大众,这个都是大家希望的。我们希望加强沟通和交流,不要用简单的、市场的票房这些东西来简单地要求我们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应该有更好的内涵。它有责任让老百姓放松,更有责任让老百姓饱有健康的心灵,整个民族蓬勃向上。
  主持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于这样一个《意见》,您是如何来解读的呢?
  嘉宾许江:
我觉得这个《意见》非常好,我看了这个《意见》,感慨很多。我们这代人是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文革”的时候,传统文化几乎不能说,连孔夫子都是要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我们是在“文革”荒原当中过来的。当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重新获得传统文化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是非常感动的。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我们这代人改革开放,到世界上走了一圈回来之后,当我们要代表着这个国家火热的时代生活,去和世界交流的时候,当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们发现,必须扎根中国的文化。所以,我们这代人又开始重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糟粕,所以,这次两办提出来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见,我觉得非常好,提得也很具体。再加上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喜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还有《见字如面》,等等这些节目深入人心,在为我们今天的数字影像时代做出了一些新的榜样,新的引领,我觉得整个形势让我们鼓舞。但是如果说这样就是一个复兴,我觉得我们还要努力。写写毛笔字,背诵一下古诗词,我觉得还不能够代表一种复兴。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诗歌是一方面,正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系统,还有中国的书写,以中国书写为代表的视觉文化书画的系统,还有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戏曲音乐的系统,还有中国文人雅集为代表的,因为在雅集的时候,诗书画曲,甚至是喝茶等等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总体文化。还有以中国生活为特征的生活艺术,像我们的陶艺、漆艺、家具等等,这些都是传统艺术非常优秀的东西,它们应当是一个整体。只有这个整体都能够全方位地得到重视、继承,我们的孩子今天不仅仅喜欢那些所谓宜家里面的家具,而且真正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生命根源的时候,真正从心里喜欢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说中国的传统艺术就开始复兴。
  另外一方面,这个传统艺术是一个可再生的体系。它不是背背古诗词,真正要了解这个诗词当中的含义,而这个含义也不是书面上说的,你要用你自己的生命,要用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深化体验它。因为中国诗词是一个很丰富的东西,记载了中国的美学,记载了古往今来诗人们的情怀,甚至一代一代的叠加继承,形成了很多的佳话,有很深的内涵。比如,我们中国人观看东西,是和西方不一样的。我们看一片山水,中国绘画当中,山水画是最好的代表,山水画为什么会是那样,一般今天的孩子去看,他不喜欢。他觉得这个冷冰冰的山水有什么好。但是,实际上这个山水里面包含着中国人的观物的方式。我们看一片山水,不像今天我跑到山对面,拿一个相机拍照。一座大山,你要拍拍不来的,只能拍局部。但是中国画家不是这样,他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山腰住一段时间,山顶上去了无数次。整座山或者整条江烂熟于心,等他要表达的时候,整座山和盘托出。所以,中国可以看画长江万里图,你去看西方绘画、传统绘画当中,没有这样一个能够跨越万里的这样一个视野。中国人有,这就是中国这种心看、心观的观物方式。所以,《文心雕龙》里讲“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什么叫“目既往还”?就是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像一个飞箭一样射过去,然后再从那里射回来,回到我们眼里,回到我们的心里。实际上这样的往还是我们心灵的吐纳、反复,你看它就把观看和内心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人非常特有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活的,不仅仅在那个诗词里面,可以活在今天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有这个方法,我们拿起照相机的时候,我们感情的投入,我们要做很多今天做的所谓新技术事情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根源,这是我们讲的最重要的,就是传统艺术是可再生的一个系统,它是一个可以修复、可以加强、可以补强的力量。
  主持人:是不是您认为我们现在不管是说看所谓的山水画以及理解我们这些古诗词,其实不单单是看它所谓的字面,还要了解它背后的一些内涵。
  嘉宾许江:
我就想《中国诗词大会》能不能将来不仅仅是一个背诵、抢背的这些环节,这些环节设计得非常好,能不能还增加一些理解、叙述的环节。拿出两句诗来,你来解释它的意思,有的人解释得好,有的人解释不够好,有的人解释都是书面的东西,有的人解释可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里面就有对诗词理解的东西,诗词不是用来背的,诗词是用来养我们心灵的,诗词是用来提升我们生活境界的,诗词是用来让我们今天重新从那里找到起点去进行新的创造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在两办的这样一个决定之后,我们全民族要高度重视到它的意义,我们一起来做,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能够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活在我们心里,活在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可以成为今天新的中国的东西,以它饱满的质量,回馈世界。
  主持人:这就是现在所谓的要推崇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我也了解到,您曾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过有关国家视觉文化发展战略的问题,从您的角度来说如何理解现在提到的文化自信呢?
  嘉宾许江:
大概十多年前,我们高校就注意到,在今天的环境当中,有几个大的关系,一个就是全球境遇,我们今天生活在全球境遇当中,一个是本土关怀,我们站在这个土地上,我们要代表着这个土地的人文关怀,所以,全球境遇和本土关怀之间有一个互动共生的关系。传统的媒体和新的技术媒体、新的数字媒体,也有一个互动、共生的关系。严肃的人文关怀和时尚娱乐也有个互动共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个人觉得是今天文化发展当中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体老百姓、政府共同关心的事情,甚至有很多话语已经成为公众的话语。所以,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前,我被安排为代表美术界的发言,我在发言当中就讲到了视觉文化今天面临的这种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我们要有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如何有文化自信,和有了文化自信以后,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我们核心的问题。所以我当时提出来就是三个方面。第一,要建构我们的视觉国学。因为中国传统的书画,实在是太伟大了,中国是书画王国,不是说因为我是画画的,我自己这样说,真的是这个全世界公认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字是方块字,是造型文字,是象形文字,我们写每个字就是画一张画就是盖一座房子,我们天天写,写了几百万字、几千万字的时候,等于无数次的盖房子、无数次的画画,这个条件就造成了我们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书画民族。这个就建设了一个很优厚的基础,就是中国有画学,自己的画学,自己的书学,这种画学和书学,今天还隐在下面,还没有显出来。当然,我们这个时代,中国画已经有很大的发展,甚至它用来改造油画,发展中国自己的油画、版画、雕塑,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它的内在的根源因素,比如我刚才说的那种看,这种观看如何活在老百姓当中,活在年轻一代心里,这些事情我们还可以来做,还可以来挖掘,而且它在高层的一些梳理上我们做得还不够,这是我们高校应该做的,如何把视觉国学真正梳理出来、研究出来,让它视觉文化,中华视觉文化根源的东西,让它能够显出来,大家都能够把握到,用这个东西来培养我们今天的青少年,用这个东西来建构我们中国自己的视觉艺术,这个非常重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视觉当代。怎么在这个国学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仅是继承,我们还要进行创造性转换或者创造性转化,都可以。就是我们要把它变成今天的新的东西,但是一眼看还是中国的。这种当代的创作,不仅仅是在绘画方面,不仅仅是在雕塑方面,也在新媒体方面,我们也要让它有一个新的创造。让人家一看,你这个影像是东方的,是具有中国品质的,是具有中国人和静内美、一唱三叹的文化特点的。
  第三个是视觉乡土。我们今天城乡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家园正在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造,这个乡土怎么不让它流失,这个家园怎么让它在质量的提升的时候,中国的品味、东方的品味得以保存,这个视觉乡土也是我们关注的,就是怎么用我们的视觉文化,来建设、抚育我们的乡土建设,我们的城乡建设。所以,视觉国学、视觉当代、视觉乡土,是我当时在那个讲话当中提出来的几个方面关于视觉文化建构的。
  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自身在这一块又有哪些战略部署呢?
  嘉宾许江:
刚才讲的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我们学校在建设当中一个基本的核心。像视觉国学,我们的中国画,我们的书法,中国画书法的教学是中国最好的,这是因为这个学校有90年的历史,有一代代传承,同时,还有西湖浓郁的自然人文的气息,所以,我们的国学梳理是高度重视的,是始终没有放弃的,国美的学生,新生进校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两支毛笔,一本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这种书写的教育,不论什么学科都要接受,我们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书法家,而是通过书写他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精神当中非常多的那个内涵,什么叫做方圆,什么叫做虚实等等,使他们从这里亲近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学校的视觉国学建构方面是高度重视的。
  另外,视觉当代,当代的创作,我们也高度重视。怎么让这些东西活到当代,活到今天,又有所创新。去年G20配偶团在杭州唯一的一个高校文化的项目,就是参观我们学校,时间很短,我们做了一个展览,叫“生活的美学”。我们就是把中国江南的几个主要的文化传统的品种,青瓷、书画、丝绸、木刻,把这几个今天传承发展当中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创作展示出来,所以,这个展览以它优秀的作品,以它传统文化的活化,也就是活在孩子心中的作品,展示出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肯定。视觉当代这一块,我们高度重视,围绕着这个中心,我们也做了很多新的创作。
  视觉乡土这一块也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我们学校有一个民艺馆。今天的孩子对世界的东西,了解得比较多,也感兴趣,但是对自己的祖先怎么样呢?他们有的时候会忽略,心灵里面也不太了解,怎么让他们能够知道我们的祖先在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的这样一个特色的生活方式之下创造出来的那些记忆,我们家里了这样一个民艺馆。同时,我们有一个手工艺术学院,所以,有一个民忆馆展示中国传统的民艺和今天新创作的民艺,通过手工艺术学院来培养一代代的新人。这样两个整体互动,我们成了视觉乡土,中国人关于器物的创造,那个器物的感情,当我们拿起一个青瓷前盏淡淡的香味、淡淡的温度,就传遍我们的心灵,我们所有的忧虑就放下来,那种感觉怎么活在我们新生活当中,这种乡土的感觉,我们高度重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营造。
  你刚才问的围绕视觉文化的建构,我们实际上整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都是围绕这方面来做的。
  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马上要迎来90周年校庆,您刚才也有提到,我们这一块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您跟我们简单说一下。
  嘉宾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创建,创建的时候很清晰地提出24个字的建校理念,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90年前,放到今天,如何?仍然可以用。所以,那一代人,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建立了不仅是我们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个高等教育意义的学府,实际上也奠定了教育的基本理想和理念。在这样一条道路下来,代代传承,走到今天,这个学校培养出大批的艺术家。我自己觉得这个学校有三种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向同学们不断地说,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的。第一个,就是使命精神,这个学校始终有一种使命担当,刚刚建校的时候就提出来,要以美的心来改造人心,以提升人们的生活。那个时候就是要美的心,所以西湖誉在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抗战的时候他们颠沛流离,却仍然坚守,孤灯不灭,几十年来,在艺术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他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和创造,培养一代代新人,星火传承。这是使命精神。
  第二个是方法精神,这个学院很讲方法,研究方法,在今天我们强调的就是哲匠精神,要求我们的同学像工匠一样的劳作,天天要动手,写书法的写书法,画画的不停画,做陶瓷的动手做,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我们不能止于工匠,我们要思考,我们要提出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文化心灵。这种方法精神、哲匠精神,又是这个学校特有的。
  第三个是诗性精神。因为诗是艺术的一种共同的内涵,一种东方文化非常优秀的品格,它不仅活在那些文字当中,活在一切艺术品种当中,尤其我们的视觉文化,而且我们是在西湖边,西湖的四季变化都是诗。所以,这种诗性精神,怎么能够保证我们艺术创作的品质,我们刚才讲的视觉国学、当代视觉乡土,它的内涵也是诗性精神,这个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学校90年来,这三种精神,我觉得是它的核心内核,也是我们学校将近百年的百年梦的一个核心内涵。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百年梦,现在我们都在说中国梦,您如何理解我们学校如何实现百年梦呢?
  嘉宾许江:
今天我们提出来三句话,一个是以大学望境化人,第二个是以哲匠精神树人,第三是以东方艺术立人。大学望境化人,我们学校校园建造是很有特点的,我们校园有山水,在西湖边有湖山,在象山校区核心就是一个山,所有的建筑物围绕着这个青山,在建筑物里面有很多的门窗走廊高台,我们的同学朝朝幕幕从这里走过,不断地从这里远望青山,看到青山的四季,也看到青春的四季。所以,他们在这里理解了四季循环、生命轮替的意义,在青山的深处看到一个遥远的未来的自己。这个就是中国传统那个观看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我们把这个叫大学望境,让这种大学的建造、校园的建造和同学们心灵的建造同构,用这样一种大学望境来化人,来化育一代代的学生。
  哲匠精神树人,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培养一代代的新人,形成一个好的学风,这个好的学风一方面动手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他又善于思考,这就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以这个东西来树人。
  东方艺术立人,今天所有的艺术学科,一方面不断地吸收西方的东西,但根本上,我们还是要把我们中国的文化的根源性的东西找到,用这个根源性的东西来作为我们核心,来化和西方的东西,重建中国自己的东西。这种东方学的梳理,实际上也跟大家讲的视觉国学、视觉画学、视觉书学等等融合在一起的,也和我刚才讲的手工学院民艺馆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的。这种东方艺术,或者叫艺术东方学的梳理,不仅仅是传统学科,包括油画、版画、雕塑,这种世界普世的学科,我们也要吸收他们的非常好的优秀的内涵,同时,用中国的精神改造它,来化育它,使它变成具有中国气派的东西。用这个东西回馈世界。所以,东方艺术立人,这个是我们未来要做的。当然我讲的这个东西可能是很抽象的一个未来展望,毕竟我们未来的工作还靠我们一步步来做,我们学校围绕着我刚才讲的化人、树人、立人三个方面会有一系列的部署。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大家团结,有一种合力,愿意在学校的大平台上,愿意在中国文化振兴的旗帜下,贡献我们的力量。
  主持人:在现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定位呢?
  嘉宾许江:
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定位就是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中国文化活过来,并且得到提升,这是我们的使命。总书记讲,要以中国文化精神为灵魂,我们要让这个灵魂活过来,并且活在一代代孩子的心里,我们用这个灵魂来创造新艺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艺术,建立我们新的优秀的中华艺术,提升全民族的文化心灵。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文化定位。
  就近讲,现在我们国家讲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我们很希望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优良传统,有着清醒思考,有着优秀团队的不大的学校,但是,又有这样一个鲜明特点的学校,能够进入国家的双一流的行业,能够在艺术的发展当中,文化振兴当中都能够做出我们的贡献。
  主持人:您刚刚也提到了文化振兴,我们学校在这一块近几年有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或者是一些举措呢?
  嘉宾许江:
你现在问我的问题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我很担心,我这个具体问题讲的话,可能大家有的是不太了解,不太爱听。我们学校在近几年当中,围绕着我刚才讲的一些理想,我们对整个教学的结构做了调整。世纪初的时候,我们对校园建设花了很多的力量,现在我们又对学科建构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提出了十佳学院,这个十佳学院就把以视觉文化为核心的方方面面的学科、专业都带在这里面,而且这里面有一个整体的关系,这个整体关系像一个人,整个学科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中国书画是大脑,文艺理论是心脏,油画、版画、雕塑是左膀右臂,我们的设计、工艺、建筑、影像是两个奔跑的大腿,我们的新媒体是躯干。这样就把我们讲的视觉文化相关的,不论是传统的学科、油画、国油版雕,还是新型的学科影视、新媒体,包括设计、手工艺,都串联在一起。但是这个串联当中有主有次的,像中国书画代表着中国国学核心的是大脑,艺术理论研究是心脏,传统艺术学科是两只有力的臂膀,那些设计、影视、建造、工艺,跟社会服务应用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奔跑和站立的两条腿。新媒体是在各个学科里面都有它未来的可以起到它的作用,未来的方向,所以,它是连通四肢和大脑的一个身躯。这样的方式来形成一个活生生的东方艺术的人形结构,这样一个人形结构便于我们对整个视觉文化的理解,不会顾此失彼,始终能够把握真谛。像这样的东西始终是贯彻在我们的学校当中。
  我们的校园建设很有特色,我们象山校园获得中国唯一的普利策奖,现在在全国已经非常有名,全世界搞建筑的学生到中国,他们都会到杭州,到我们校园参观,在这里看到中国式的建造,看到中国式大学的内涵与自然融通的面貌。同时有民艺馆,还有一个以包豪斯收藏为核心的国际设计博物馆。像这样的一些结构,都使得这个学校一方面和世界融通,一方面和中国的传统融通,同学们不出校门可以看到世界,不出校门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像这些构造的思想,我们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把它做起来了。明年是我们90年校庆,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向广大的校友展示我们这些年建设的成果。明年我们可能在中国美术馆做一个大型的展览,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成果。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中国美院这个学校特别有艺术氛围,国内很多考生特别向往的大学殿堂。一年一度的艺考热刚刚结束不久,您对已经考完的那些考生,以及还有在备考的考生提一些寄语吧。
  嘉宾许江:
大家喜欢中国美院,我看到孩子们这种喜欢,看到青春生命整个校园里面的高兴,这是我最大的满足。春天就要到了,校园里面又要遍地桃花、遍地油菜花的生机,我特别向往。前几年,有几个考生问我,他们来踩点,老师,听说这里有一座楼,进得去,出不来的,我说估计是这座楼,孩子们冲进去,过一会儿出来了,他说还是出得来的。这就说明什么?实际上孩子希望在他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新鲜的梦的东西,这个学校的建造,它提供了一种梦,一种中国式的梦,一种校园山水的梦。这是我们很高兴的。我们讲的望境其实都在这个梦的基础之上。
  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所有的考生,第一,一定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能我们历史的原因,学美术的有很多文化课略差一点,但是到了今天,不应该这样了,我们的文化课没有理由比其他的差,否则我们怎么能够担起文化振兴的使命。另外,对美术真的要有真爱,而不是说现在一本考不上了就来考这个,我觉得对美术有真爱,对美术有一种心灵里面的敬仰,带着这种敬仰、带着这种爱,我们能够排除所有的困难,向那个高端去发展。这样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高峰,迎接中国文化振兴的明天。
  第三,我是希望作为高校,我们有责任把学校建设得最好,让同学们在这里幸福成长。幸福成长不等于没烦恼,因为有青春就有烦恼,烦恼是青春的美丽。问题就是我们要让他们能够迅速地接受这种美丽,能够让他真正开出一个绚烂之花来。所以,在考试这点上,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好服务,做好考题,公正评分,让真正有志于艺术创造,有这方面天赋,来完成这方面学业的优秀青年考进学校。
  每次我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考试,有时候一天上午一万五千人考试,有的体育馆的考场上,四五百人,但真正能够考上的可能就是十个人。极大多数的人是没办法实现自己梦想。有时候看到他们那种辛苦,那种投入,我心里感动。但是我觉得大家不要灰心,当然最好的学院,但是也不要太纠结这个,现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非常多,大家也可以考那些学院,好好学习,到了研究生的时候,再考过来,研究生又是很重要的阶段。即使研究生考不上也没有关系,将来肯定会有很多的培训,各种机会,我们都有可能去实现我们的艺术梦。关键我们要有爱,有真爱,我们就不会失去我们的理想。这是我想跟大家说的。
  主持人:确实也是,不仅是保持着这样一份爱,对于美术,或者对于他们所谓的专业。不忘初心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嘉宾许江:
这个初心太重要。我们的初心如果很明朗,很健康,我们无数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回到初心。如果我们为了这个初心,生命给予那么多的投入,我们就应当心怀感恩。对我们自己的投入心怀感恩,对社会为我们的投入心怀感恩。这样我们就始终不会被困难所打倒,始终怀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真正享受艺术的快乐。
  主持人:不忘初心,享受艺术的快乐。非常感谢今天许代表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感谢您的关注,再会!
  嘉宾许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