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互补与契合——留学德国艺术家群展”开幕致辞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4-12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4-12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上世纪末留学德国的艺术家自发组织了这个展览,用艺术品来追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让艺术来展示其中千丝万缕的生命交织的痕迹,这个机会值得珍惜。

  对于每个上世纪80、90年代负笈留学欧美的青年学子来说,几乎都有过一个相似的、对于个人却又极不平常的开端。我们都在中国完成了大学教育,到德国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第二道印辙。这道印辙可能更深刻,它改变了我们的青春经历,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我们正是从这样的开端处开始留学生涯。我们打过工,在街头画过画,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的,是我们的艺术。虽然我们曾经的所学在这里并没有从德国老师那里得来赞赏,虽然在观念艺术与新媒体风潮中,德国当代绘画已处于身不由己的末日倾向,但我们始终未曾改变的,是我们的初心。我们艺术的初心是倾心于像《铁皮鼓》那般紧紧攥着我们的心息的荒诞而勾魂的鼓点,是倾心于波伊斯命运史诗的诘问和质感,是倾心于美术学院课堂渊深却又自由的漫长交谈,是倾心于关于重返艺术之源的一层又一层的剥茧与寻觅,在铸炼自己的同时,铸炼自己的艺术。

  在我们的成长中,德意志精神给我们的精神体征打下深深的烙印。第一,德意志的思考与激情。从激浪派、新表现主义等交替涌现的艺术浪潮,到伯尔、格拉斯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本雅明、海德格尔等影响世界的著作到柏林电影节、卡塞尔文献展的世界舞台的诞生,德意志的当代艺术总是贴近历史性的沦丧与痛痕,围绕民族精神根性的救赎与修补,前仆后继地涌现文化自救自新的激浪,自始至终燃着文艺自赎的激情和力量。这种镜像式的存在是我们趋今所从事艺术创造与活动、所持的那种使命精神的催生之力。

  第二,德意志的职守与忠厚。我们每个人的导师,艺术上的群体,生活中的朋友,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德国普通人。这种普通人身上的人格魅力,那种职业的操守,那种传统的责任伦理观念,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

  第三,德国传统的对汉学与东方学的敬意。我们这一代留学学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到德国后,在远离家园故土之后开始真正重视中国国学的。正是这种启迪让我们回返家园后接通地气、行走无疆。

  不断修补、不断更新的勇气,德意志的精神铸造了我们共同的生命体征。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退休。我们已不再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中的很多人已是名教授、院校长。但我们仍在前行,仍执守创造者的不懈使命。

许  江
2017年4月12日,刘海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