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东方竹世界

作者:许江   编辑:姜大伟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05-11

作者:许江   编辑:姜大伟   来源:    发表时间:2018-05-11

  凡中国人,没有不知竹,不爱竹的。亚洲人亦大抵如是。
  中国是竹的中心产区。以中国为中心,绵延东南亚、南亚、东亚诸陆缘板块,这种多年生的木质化植物很早就进入生长地域的人的生活。瑶碧离离,俊拔猗猗,竹的形姿总是引起住民的喜爱。但由此超拨上去,由竹的形态感怀人的格趣,似乎是中国人的草木世界观所独具的雅识。古人云:“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在中国人看待竹子的恒常眼光中,自来就有人格化的写照,故以“子”——这个圣贤之士的尊称而称竹。东晋诗人江逌《竹赋》唱道:“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竹子于中国和东方古典文明的价值已达天道的境意。
  苏轼既是画竹的高手,又是诗竹的歌手。他在贬谪的荒寂中撰述《志林》,山水之外,兼及各物。关于竹,他写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竹的博览会,写尽竹笋为食、竹皮为衣、竹筏为用、竹瓦为居的竹生活世界。还有诗人写道:“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须胜画梁。”在这里边,竹纸为举世所用,竹器皿则蕴着农耕乡土的技艺风采,竹屋则是亚洲的一片片云山浓烟、江河浅影的至为生动而质朴的栖所。
  柏拉图把他所做的学术研究名曰美学。西方美学所探求的艺术理念,是以现象形态的描写再现为标榜的写实倾向,通过直观观察来达到本质化现象与理想的的样态。在过往岁月中,对于区别和认识万生万物,基于分析和验证的直观观察往往优于其他的认识能力,但在高度讯息化的今天,这种秩序正一去不返了。
  穹庐人世,星影欲坠。东方的美学更重视的是以直观为线索,寻求其形态所暗示和蕴蓄的东西。所以,东方美学的留痕是着墨不多、却寓意深远的诗咏,是无一笔是笔、又无一笔不是笔的写意绘画。东方美学的浸润之下,竹从个人居所的爱好到圣人的哲思健行;从散文化的日常性到诗的意韵超越,整体地开辟了一个精神上的普遍世界。这就使得“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用”,更是一种带着精神亲和力、带着自身肉身之感和人格倾向的生命温床。怎样善待自己的土地,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民族的潜在的生存命题。竹子,正是东方民族解决这一命题的生动写照,是东方精神得以超越万物的核心意象。
  正值中国美院九十周年校庆,民艺馆秉承以上的思考,策划“东方竹—亚洲竹艺术生活”的展览。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竹林艺谱”,潇潇竹林,观者逡巡于亚洲传统竹艺的风采之中。第二部分“竹品风神”,在迴转蜿蜒的筵席之上,今日亚洲艺者竹艺铺陈,展露风神。第三部分“竹屋栖居”,各异的竹造小品,带给我们生活而厚朴的自然栖居的境界。
  东方竹,既蕴涵着我们的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又是东方精神持续升华之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