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油画的语言精神——献给全山石老师九十生辰

作者:许江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0-18

作者:许江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9-10-18

 

今年是敬爱的全老师八十九岁,我们按中国江南民俗习惯,作为九十来庆贺。今天九十老人很多,但像全老师这样行动敏捷、思想卓著、洋溢着生命活力,充沛着创作激情的,真不多见。我们几代学生齐聚这里,由衷地表示祝贺。

见到全老师,我们就年青。全老师勾连起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成长。全老师让我们感到亲切,让我们全都成为孩子。全老师白发鹤颜,永远是一副笑脸。上世纪文革期间,我从一堆禁书刊物中读到全老师的《前仆后继》,便在心中树起一份景仰。当时揣摩全老师可能也如画中人一般高大孔武。七十年代末入校,在一片老校园的素园老楼中看到全老师,觉得他老。四十年过去,今天觉得他总是不老,总是那样祥和温厚、腰板顶直、春风满面。四十年来,我们大家都变了许多,连何红舟都满头白发,唯全老师没有变,带着精神贯注的笑脸。这个微笑很重要。我们读书的那几年,在我们的画作面前,这种微笑代表着赞许,代表着荣誉。所以,这微笑是我们青春里的阳光。

全老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选派赴俄罗斯列宾美院留学多年。这不仅是全老师一生的大事,而且是中国艺坛百年史的大事。如果说林风眠先生、徐悲鸿先生那一代的赴欧留学为中国带回来现代意义上的高等艺术教育体制,带回社会美育的视野与担当,那么,全山石先生、肖峰老师他们的赴苏留学,则带回了中国油画的本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之上的创作实践和教育实践。正是他们这一批留学艺者,将苏联的艺术教育通过各自的消化,带入中国的遍布南北的多所院校,加固了素描、油画、创作的油画教学体系,并牢固地支撑着中国艺术教育的育人模式。也正是这一批留学艺者,用他们的艺术提升了整个民族对油画、对视觉艺术表现的认识,并以现实主义的大题材创作,树立了美术艺术的时代高度。前几年,办过一个《留学在苏联》专题展,我们还专门请到浙江来展。全老师无疑是留苏一代中的佼佼者。若说将苏联绘画的形色强烈的语言特点学到手、并凝成具有中国时代特点的艺术创作的,全老师是最成功的一人。一方面,全老师以他一系列优秀的大型历史绘画,生动塑造一代英烈、一代英雄,奠定了这一类历史绘画的语言高度。另一方面,全老师不忘生活的田园,扎根日常,深入边疆,在大量的人物写照中修辞练功,积累华彩之章,形成极具触感力量的艺风,并以这种研究和语言的质量回馈课堂,引领教学。所以全老师是创作等身、桃李天下。

二十多年前,全老师退休,但他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却在继续,却在深化,却在沿着他的不凡的识力而持续拓展。在相关的采访中,全老师谈到八五新潮对他的冲击,但他挺直腰板,坚持在田园中采撷,坚守博物馆研究。他所孜孜不倦的中心工作就是中国油画语言的深度建构。他的创作性工作主要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以饱满的创作树立语言的高品位:全老师创作活力是令人欣佩的。十年前,我们参与全国重大题材创作工程。全老师与翁诞宪合作《义勇军进行曲》。诞宪打了稿,铺了色,有几天没来。等他再来时,为之一震,全老师几乎已经画完。那红旗漫卷的霞天,那众志成城的战士,那寒光闪闪的刀枪,将一个民族的英勇强有力地塑造。我们常说油彩的生命在质感,油画的魅力在形色一体的表现。全老师的油画特点正是这种形色兼备。这种兼备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感的力量,塑造的力量。我以前就把它称为塑味。在《义勇军进行曲》这里,这种塑味因着主题的壮丽,形成一种罕见的集中的表现。只要看看那柄半米长的钢刀,自上而下,一笔而就,剑首的铁青,剑鞘的漂白,仿佛百千呼喊,十万誓言,震撼人心。去年在中华艺术宫的双年展上,全老师亮相一批藏民写生,那里边有近年来他研究提香、研究文艺复兴的东西。与他们让大家熟悉的新疆写生不同,这些写生色调更醇厚,笔触更强烈,用笔更写意,那种塑味更加炉火纯青。这种塑味把我们的身体带入其中,去浸润那种油,去感受那种塑造,去颤动在高光与深部的悸动之中。这种通过触感来感受精神的力量,总让我们激动不已,让心灵自由飞升。一位八十多高龄的老人,其写实之作仍然有发展,仍然有进步,真是气势撼人,风气感人。更重要的是他把近年来对西方古典绘画研究的心得,化作一种语言表现的品性,塑在他的勃然大气之中,塑在他的真情感人的作品中,形成一生的高峰之作。

(二)以极具识力的策展与研究构筑语言的高视域:近年来,以全山石研究中心为平台,举办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好展览:有西方早期油画收藏展,提香油画研究展,有尼古拉•菲辛、莫亦申柯、巴巴等著名艺术家专展。这些展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要把最好的西方油画介绍到中国,为中国的艺术家们提供高品位的语言视域。提香,全老师最喜爱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对他的语言,全老师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对鲁本斯与提香之间的师承关系做过专门的梳理。这种有深度、有针对性的探寻研究,以全老师的高龄尤让我们佩服不已。菲辛、莫亦申柯、巴巴的展更是一代中国油画家的解渴之展,其中包蕴着油画深厚强烈的语言品质,深深地持久地打动了大家,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出版了相关的高质量画册。这些大师的艺术在中国久已熟悉,甚至影响过一代人。但如此高质量的作品集中起来展示,其所勾连的不仅是一般的美术史阅读,而是中国艺者的个人生命史的阅读,在这种层面上,某语言研究的深度将不言而喻。这些展一次次把我们带到艺术语言的广袤的田原上,给我们上语言质量的生动一课。全老师的研究精神中蕴蓄着他的选择,这种选择已然有所取舍,已然带着某种批评的姿态,带着某种天然的潇洒与幽默;这种选择蕴蓄着他的整体观,他的语言之书不是碎片,而是一种本体,一种整一的东西;蕴蓄着他的坚守,这种坚守不轻摇,不附迎,跬积着一份品质。

(三)以诲人不倦的指导培育语言的高研班:前几年,全山石油画训练班在研究中心完成持续三年的学习,既参加全国的多项创作工程,结业时还举办创作展,受到很大的关注,为中国美院近年来重大工程题材创作培养了生力军。这两年,文化部创作研修班以创作带学习,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创作工程。这期间,全老师多次亲临画室,指导创作,提供宝贵的教导。同学们无不反映,全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特别能提升质量。实质上,全老师所传递的就是语言表现的质量问题。一席话、十年书,能够给同学点拨云霭的,正是全老师对于语言的高品位、高视野。

云山苍苍,绿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们可以向全老师学习的方面很多。有艺术的深厚识见,有生活的潇洒姿态,但其核心,是全老师对于中国油画语言深度建构的不懈的追求、不凡的识见、不寻常的建树。这种建树为国美的这个油画群体赋予了品质,一种体认油画而为人生价值和生命光华的品质,一种视油画而为家园和归宗的品质,一种喜见油光发亮的精彩、一种喜见铿锵作响的质感、喜见如雕如塑的塑造的品质。这种品质有若一种文化精神而深深地塑造着我们、铸炼着我们。这种品质和精神的核心,站立着的是全老师。我们今天聚在一起,是要借为全老师的庆生,来向全老师致以我们深切的敬意、致以我们由衷的感激之情。

 

 

许   江

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