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世名 编辑:陈思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6-02
作者:高世名 编辑:陈思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6-02
创造吧,青年!
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幕式致辞
1932年,我们的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先生写了一篇长文,叫《美术的杭州》。他讲杭州有三种美——天然美,人工美,创造美;他说,国立艺术院主要是以“精悍焕发之风度”,为杭州创造美。
这几年我反复强调,今日的杭州不只是美术的杭州,更是“创造的杭州”。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中,作为数字经济的中心、作为网络智能社会的前沿,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杭州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场伟大创造。艺术家必须投身其中,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因为艺术除了创造美,还是社会创新的源动力。所以,在这个“创造的杭州”,创造吧,青年!
15年前,中国美院率先将本硕博毕业创作同时展出,开全国艺术院校毕业季之先河。5年前,在许江院长的倡议下,国美毕业季再次迭代。我们团结社会各界力量,让毕业展走出校园,满城绽放,形成联动各界、遍布全城的“之江国际青艺周”,打造出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和创意能量的城市节日。我们的目的,是将杭州建设成为一所“无墙的学院”,让杭州年青起来,活跃起来,时尚起来。一方面,数千位青年学子的毕业作品面向社会公众集体展现,构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美育大课;另一方面,学院在跟社会、公众的互动中,始终保持其开放性,在内与外的交通中催生出日益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
过去三届的青艺周主题,都与疫情期间的感受和心境息息相关。2020,疫情全面爆发,我们渴望“共同生活”;那一年,无数青年体认到了鲁迅先生见诸众生的悲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2021,我们探索“现在史”的意蕴,感悟日常与无常,时间的无始无终、无尽绵延,发掘“现在”所蕴含的多重记忆、多种未来。2022,我们回应陶行知先生“生活力”的召唤,倡导“向上向前的生活”。
疫情三年,上万件作品满城绽放,八千余名青年艺术家以他们的创作扎根现实、感悟人间、反哺社会。去年6月,尽管依然处在疫情期间,线下观展超过30万人次,线上点击浏览量达到6.25亿,英国《泰晤士报》以《为生活而艺术》(art for life sake)为题整版报道,盛赞杭州的包容与开放,盛赞一座艺术学院的社会理想,以及她为城市所带来的创新能量。
2023,我们尝试着建造一座所有人的“大脑花园”。毕业季所展示的不只是果实,更是未来的花朵,是艺术带给世界的一派生发气象。
最近,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艺术的根本任务,是“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艺术家的责任是创造、是生发,是为人类拓展出新的身心经验,是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可能世界。而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创造的密码、感觉的逻辑,去打开每个人的大脑花园。
朋友们,我们脑袋里装着的这个不足1.4公斤的细胞团,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大系统:在1平方毫米的脑皮质中,有至少10万个神经元,至少5亿个神经元连接(突触),同时运作着的至少有15万个感觉-运动模型系统。人工智能在过去十年中的大爆发,我们所谓的AI革命,其最大的动力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对大脑神经网络的认识产生了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关于大脑的知识、对于意识和智能的认识,依然不过是冰山一角。
各位同仁,人类历史正处于又一次加速期,我们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去年是元宇宙元年,今年又被称作是GPT、AIGC的元年。AI应用技术和工具的自我迭代日新月异,为今天的教育、文化和艺术创造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对于新科技,我始终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这些年我一直呼吁——人类要与AI一起进化。此处要注意,我说的是两个AI,一个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个是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越发达,人类越需要艺术智性。
人工智能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知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每个人自我认知的媒介,以及人类社会意识的镜子。我并不担心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的创造性,因为凡是能被替代的,就不是真正的创造。人类的艺术创造,目的在前面引导,欲望在后面推动,这是一项心灵的事业。正如在十九世纪照相术并没有替代绘画,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也同样替代不了艺术家和设计师。
艺术的天命是带给人间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艺术教育的责任是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在数字智能时代,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程序化,感性越来越贫困化,审美日益平庸化,我们更要高扬起属于人类的创造力;在人工智能的极速迭代中,我们需要发动一场“人脑反击战”——这场涉及人类命运的反击战,艺术将是主战场,而学院是最前线。
为此,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必须主动地应用新技术、积极地拥抱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只有主动应用它,AI才会保持为媒介和工具,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敌人。这几年,在中国美院有许多师生尝试着运用多种AI工具教学、研究、学习和创作。刚才开幕式上的第一部影片《Oddinary》,从剧本到角色设计到动画制作,都是创新设计学院一位本科同学与AI的共同创作。
朋友们,我们身处一个人脑和机脑相互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彼此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艺术就是一座连接无数个体的大脑花园,花园中息壤繁盛、鲜花盛开,这里有无穷算力、无限生发……对于无限变量,我们必须学会万取一收。只要能够将AI的无穷生发转化为有效生产,AIGC永不停息的递归流变,就会转化为每时每刻的创世纪;我们的大脑花园中就会葳蕤绽放,艺术的创造力就会生生不息。
2023,在后疫情时代,让青春的花朵茁壮生长。
2023,在AIGC无限生产的乱流中,让艺术的创造力尽情绽放!
创造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