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首页展览

展览

“新中国、新美术: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在我校图书馆开幕

作者:图书馆办公室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0-29

作者:图书馆办公室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发表时间:2019-10-29

10月25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新中国、新美术: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在象山馆区4楼专业阅览室开幕。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主持。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郑江平、浙江音乐学院馆长孟凡玉、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红、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郎杰斌、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丹、浙江大学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陈珲夏、苏开颜、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邓佳、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前副馆长牛筱桔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自2018年6月起,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以梳理馆史资料为契机,对尘封在备用书库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出版的美术专业图书进行了整理。共整理出图书3785册,主要出版国有前苏联、前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阿尔巴尼亚、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各国,这些图书涵盖了艺术理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建筑等专业类别。

本次文献展共选取了197种,266册图书,绘画复制品147件。展览由图励未来(油画、素描、版画、宣传画等绘画作品图册掠影)、雕塑人生(雕塑类图册掠影)、对外交流(中苏友好协会画片、各国访问团、专家等赠书)、艺文集览(艺术理论类外版图书掠影)、期刊杂志五部分组成,通过校史图片、新闻报道、图书实物和书影等多种素材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新美术的发展情况。本次文献展还展出刘开渠先生亲笔题签图书、校友著名诗人艾青赠书、中苏友好协会赠送图像复制品等珍贵文献资料。

张坚馆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此次“新中国、新美术: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是与我馆对图书馆馆史、馆藏的梳理联系在一起的,从2015年年初开始图书馆就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包括对馆藏民国时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藏书、建国后五、六十年代藏书以及革开放之初的馆藏图书进行整理。图书馆的这些藏书其实也与学校的历史紧密联系,是学校历史文脉的一部分。通过整理,为学校保存了重要的历史遗产。另一方面,在整理的同时,图书馆也做了相应的专题研究工作,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颖方式来呈现这些历史。展览不再隔着玻璃柜,而是将更多的图书文献摆放在桌面,供观展者欣赏、翻阅。文献展尽量还是要让书籍本身来说话,让书籍来当主角。让同学老师能够零距离接触这些经历了半个世纪曾经影响我们学校老一辈艺术家的图集和文献。同时,为了增强展览对学生的影响,图书馆还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了一个主题征文比赛。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在参观完展览后与现场的嘉宾、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这批文献对中国美院当年的现实主义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肖峰老师、全山石老师这一辈老艺术家,对他们影响至深,相信他们来看这次展览会有更深的感受。何红舟表示,接下来他打算组织绘画艺术学院的同学,尤其是主题性创作工作室的同学来参观这次文献展,通过这次展览,相信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理解现当代的油画创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

开幕式上,图书馆副馆长兰友利老师为主题征文获奖学生代表颁发证书,徐若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致辞,他说图书馆举办的这次图书文献展览是一次更加直观的渠道,让大家直接接触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珍贵的文献资料,零距离地感受时代历史。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去学习和领悟老一辈美术家们的艺文文献,感受他们在探索路上的初心。

开幕式过后,由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朱甜老师为大家作展览导引,具体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缘起与相关内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新美术,是在学习和参照俄罗斯以“巡回画派”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克拉姆斯柯依、谢洛夫,以及扎莫施金、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约干松、穆西娜等艺术家,成为当时国内美术创作的范式和楷模;在推广苏联模式的同时,东欧各国的艺术也纷纷被介绍到了国内。而对于苏联的美术理论的译介主要是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展开的。“苏派”和“马训班”也成为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两大源头。

朱甜老师引领大家看了展出中的关于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一批藏书,其中有一本是国立艺术院第一任图书馆馆长刘开渠先生在1950年5月15日购于莫斯科的《赛洛夫画集》(现翻译为谢洛夫)。另外,五十年代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引入中国,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受到了美术教育界的极大推崇。图书馆藏有《苏联高等美术学校素描——苏里科夫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学总结》,该书于1958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馆藏的这本的借书卡上显示,当时莫朴院长也曾两次借阅该书,可见这类书师生争相借阅,是当时的热门图书。

馆史资料显示1956年3月图书馆曾举办过头像素描图片专题展,精选了世界各国(主要是兄弟国家)头像素描作品81幅。1963年8月,图书馆配合学校各系素描教学和全校性素描教学讲座,举办了全山石先生所藏素描图片、照片以及馆藏素描照片专题展览。目前,图书馆还藏有当年留存下来的一定数量的素描照片,本次展览也展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张坚馆长回忆说,即便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初期,杨成寅、严摩罕、钱景长和严波诸位先生所译介的苏联各类美术史论资料仍然是当时学界获取和了解欧洲和世界美术史论知识的重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新中国的新美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借鉴和吸纳的主要是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艺术,但也并非单向度的和被动接受,而是呈现出了一定的主动、开放和多元的姿态和面貌。

事实上,1960年10月,罗马尼亚画家博巴在浙江美术学院开办历时两年的油画训练班,引入的是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更具现代艺术的形式趣味和东方美学特质的创作系统,博巴本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方法推崇备至,在艺术上,他也与潘天寿先生心意相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采购和典藏了大量苏联和东欧各国出版的美术书籍,这部分图书在促进学院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教学和史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反映时代,书籍映射历史,拂去尘埃,我们可以在这些历经半个世纪时光荏苒的画册和图籍中,触摸到20世纪50、60年代学院历史的脉动和建设繁荣昌盛新中国的初心、理想与壮志豪情。